第一届年会
全国第八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一届年会[1] ,由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等单位发起,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于1990年10月10-15日在西安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20人.会议由西北大学和陕西省物理学会承办。
会议特邀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朱洪元先生报告《高能物理的发展和展望》;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课程研究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喀兴林先生报告《电子云和分子结构》;陕西省天文台高级工程师刘海峰先生报告《关于原子频标和原子钟的发展》;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平先生报告《如何用教育理论指导教材建设》;襄樊市发明家协会副理事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得者高级工程师曲孝先先生报告《发明创造技法及其应用》。
所有论文分别以大会、小会或其它形式进行了交流。
会议期间还安排了有关原子物理和近代物理等教材的展览和交流,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第二届年会
全国第九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由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发起,承德师范专科学校承办[2] ,于 1992年 8月 12日至 17日在承德隆重召开.来自全国80多所高等院校的11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教材现代化”和“理科与师范院校如何加强应用人才的培养”.
大会邀请了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喀兴林教授 ,清华大学郭奕玲教授分别作了《普通物理课程现代化》 、 《关于原子物理学的现代化问题》,《从科技史看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关系》的专题报告。大庆石油学院的郭余峰副教授作了《关于核技术在石油勘探方面的应用》的大会报告 .
大会收到有关原子、原子核 物理和其他近代物理的科研、教学 论文 7 0 多篇 ,会议期间作了 广泛交流.并以分组形式研讨了诸如 课程胶材教法、核物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原子物理课程科学化考试及微机试题库的建立等问题。
预定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3届年会在襄樊召开。
第四届年会
经国家教委批准,全国第11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4次学术年会于1996年8月6日至10日在江西上饶召开[3] ,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我会顾问高祟寿教授以及上饶地区行署和上饶师专的主要负责同志 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贺.
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讨面向21世纪近代物理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与结构的改革等问题”.
大会邀请高崇寿先生作了《物理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和《暗物质与新粒子》,以及中国科大博士生导师徐克尊教授作了《原子分子物理学最新进展 》的专题报告.
大会组织教改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以及有关学术研究的专题发言,与会代表进行了广泛深人的学术交流 ,并就近代物理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现代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问题充分发表了意见和建议,畅谈了经验与体会.会议来自综合性大学 、高师院校 、工科院校和军事院校的代表绝大多数在近代物理教学第一线 ,通过交流与讨论 ,尤其听取专家报告 ,深受启发 ,一致认为近代物理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虽然还有很多困难 ,但经过不断努力,终能探索出可行方案.
会议对首届理事会和秘书处所做的工作给予 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在充分酝酿和 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 ,由王开发教授任理事长 ,甄长荫、王炎森、郑仁蓉、张学龙四位教授任副理事长 ,张学龙教授兼任秘书长,王明泉、吴剑平副教授任副秘书长 ,秘书处设在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徐州校本部).
新一届理事会聘请高崇寿先生为名誉理事长 ,聘请胡济民、郝柏林、苟清泉 、杨福家、郑志鹏、邹振隆先生为顾问。
第五届年会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全国第十二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于1998年8月l日至8月5日在江苏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隆重召开[4] ,来自全国22个省、市5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大学物理》主编、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学物理》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喀兴林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陈石麟,徐州市政协副主席、徐州师范大学教授吴报强,徐州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缪继伦和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数学力学系主任潘志教授出了开幕式。
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讨面向21世纪近代物理(含原子物理)教材内容、体系与结构以及教学现代化等问题”。大会邀请赵凯华先生和喀兴林先生作了专题报告。赵凯华先生介绍了编写《新概念物理学一一量子物理学部分》的指导思想、结构体系;喀兴林先生介绍了编写《20世纪物理学》丛书中《量子力学与原子世界》一书的构思思路,并着重对该书不同于一般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书籍的特色作了阐述。两位专家以面向21世纪的视角,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近代物理(含原子物理》课程改革的方向所作的精辟分析,大大开阔了与会代表的视野,启迪了与会代表的心智,受到大家热烈的欢迎。
会议期间,大会从课程体系、内容改革、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学、科学研究等三个方面组织了25人次的交流发言。来自综合性大学、高师院校包括师专、工科院校与军事院校的与会代表通过交流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杨谈了自己的经验与体会。大家高兴地感到,上一次会议达到的“近代物理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的观念上的共识,在这两年来已成为具体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这些工作初步体现了教材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可喜的是,在本次会议上展示的CAI课件,内容丰富,精彩粉呈,体现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方向。通过讨论,大家也清醒地认识到,如何针对不同的层次和要求,建立面向21世纪的近代物理(含原子物理)课程的新体系,尚有很多问题需要深人地探索,并确定这一问题作为下一届年会的主题。
师专近代物理研究会在会议期间也开展了两次活动,召开了理事会和座谈会,交流了各校关于近代物理课程等方面改革的情况。
本次会议得到国家教育部、中国核物理学会、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物理》编辑部、《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等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中国矿业大学的校领导和应用数学力学系的领导自始至终为会议做了大量的工作,河南商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为会议提供了便利。
第六届年会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全国第13 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于2000 年7 月24日至28 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5] ,会议由新疆大学承办,来自全国27 所高等学校和部分科研单位的38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理事长王开发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大学物理》主编、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以及新疆大学校、系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贺.
此次会议主要研讨面向 21 世纪近代物理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等问题. 大会邀请赵凯华先生作了关于量子物理教学的专题报告,赵先生在介绍新概念量子物理学与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以及固体物理学课程的区别和联系的同时,阐明了量子物理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和近代物理学的新近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等问题. 会议分别从近代物理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及近代物理教学改革两个方面组织代表们进行交流发言和讨论. 整个会议自始至终讨论热烈,来自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理工、师范和军事院校,以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经验与体会. 会议收到的书面交流论文和带软盘及胶片交流的论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会议专门印发了《会议论文集》.
会议期间,还分别召开了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议,总结回顾了近四年的工作,充分肯定了第二届理事会和秘书处所做的工作的成绩. 会议在充分酝酿和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王炎森教授任理事长,张学龙、王新民教授、李铭副教授任副理事长,张学龙教授兼任秘书长,王明泉教授任副秘书长,秘书处设在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徐州校区) 理学院. 新一届理事会聘请高崇寿先生为名誉理事长,王开发、甄长荫两位教授为顾问.
会议得到教育部、中国核物理学会、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物理》编辑部以及新疆大学和广州天图科技有限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与会代表和理事会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七届年会
经教育部批准,全国第 14 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第七届学术年会于2002 年7 月27 日至 31 日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6] . 来自全国23 个省、市和自治区的 91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高崇寿教授,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 《大学物理》杂志主编、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以及包头钢铁学院的党政领导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贺.
本次会议的内容主要是关于面向新世纪的近代物理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相关的科研成果交流与研讨. 大会邀请高崇寿先生作了《物理学和物理科学人才的培养》 、 《近代物理教学改革》 、 《给文科和社会科学大学生开设物理课程》三个专题报告; 赵凯华先生作了《量子算法举例》和《量纲分析与相似性》两个专题报告. 两位专家的报告内容丰富、生动,并用计算机展示了许多有趣的彩图,引人入胜,与会代表深受启迪.
会议共收到论文57篇. 大会按专题组织代表交流发言,并自由提问和展开讨论. 发言中有的联系教学实践谈近代物理教学中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问题; 有的结合《新概念量子物理》的教学和科研实验介绍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有的汇报在工科进行量子物理教学改革的设想和以近代物理为核心编写《基础物理学》新教材的体会; 有的演示新研制的近代物理教学课件; 还有的交流近代物理应用研究和复杂原子结构的理论研究成果.
拟定于2004 年在广州市由华南师范大学承办下一届年会。
第九届年会
经教育部批准, 全国第 16次原子 、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于 2006年 7月 23日至27日在河南商丘市召开[7] . 来自全国 50所高等院校和部分科研单位的 8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霍裕平教授, 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高崇寿教授, 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大学物理》杂志主编、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 以及商丘师范学院院长孙天华教授和河南商丘市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贺.
本次会议主要报告近代物理( 包括原子、原子核物理,量子物理和相对论等) 学科前沿进展与高新技术, 并围绕教学改革与创新等问题进行研讨 ,同时交流了课程建设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
大会邀请霍裕平院士作了“近代物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的专题报告, 强调了近代物理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抓住近代物理内容中的本质传授给学生甚至介绍给公众. 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做了“量子力学创建的历史回顾”的专题报告, 对创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和科学争论的生动介绍,让与会者再次领略了量子力学创立的激动人心的科学过程. 北京大学高崇寿教授所作的“在宇宙学和高能物理中的两个世界难题”的报告:“充满宇宙的暗物质”和 “ 2004年诺贝尔奖— — —渐进自由” ,深入浅出, 富有启发性. 复旦大学王炎森教授关于“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的报告,阐述了科学教学和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尤其是近代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作用.
大会组织的专题交流发言内容, 主要涉及原子核物理研究的新进展; 原子碰撞和原子跃迁的新成果; 计算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新经验; 近代物理在当今医学技术中的新应用; 以及原子内壳层电子状态的计算、薄膜量子尺寸效应的研究、磁光法拉第效应研究等.
第十届年会
全国第 1 7 次原子 、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10届学术年会[8] 于 2 00 8 年 7 月 1 8 日至2 2 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来自全国 7 2 所高等院校和部分科研单位的 1 1 2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泰安市和泰山学院的主要领导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贺。
大会邀请赵凯华先生做了“量子现象的非定域和物理实在性问题”专题报告,邀请高崇寿先生做了“两种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和夸克物质的探寻”的专题报告.西北师大董晨钟、山西师大张东海 、郑州大学李德民等教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报告了他们的最新进展.山东大学徐现刚、新疆大学王世亨和上海理工大学张学龙教授分别介绍了他们在近代物理学的产学研结合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以及近代物理知识和技术的若干重要作用 .
北京大学叶沿林、山西大学赵建明教授分别报告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复旦大学马世红、河南大学张忠锁和复旦大学钟万蘅等教授做了主题发言,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多年来在近代物理课程建设和实验教学研究的可喜成果.
大会组织了38个专题交流发言,会上提问、讨论气氛活跃而热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会议期间进行了理事会换届工作 ,成立了新一届理事会 ,张学龙教授继续担任理事长.理事会及与会代表还对下一阶段研究会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第十一届年会
全国第18 次原子、 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9] 于2010 年8 月 9 日至14 日在广西桂林召开.来自全国65 所高等院校和部分科研单位的9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政协副主席、广西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侯德彭教授、以及广西师范大学有关领导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贺。
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做了 L S 耦合的经典解释的专题报告, 对L S 耦合的历史作了回顾, 用狄拉克方程对L S 耦合进行了论证;复旦大学王炎森教授做了 近代物理重大发现的背后的报告,提出了物理教学应该遵守科学发展历史的原则,以及从物理学原理的背景、创新点、历史意义、不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教学方法; 北京大学张启仁教授做了 非整数量子跃迁的报告,在严格考察玻尔条件的基础上,对非整数量子跃迁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做出了预言,有待实验检验.报告让参会代表感受到老一辈物理学家对理论创新的执着追求.
上海理工大学张学龙教授做了 现代影像物理学的应用及其拓展的大会报告,介绍了基于X 射线穿过生物组织相位发生变化的相位衬度成像的原理和成像方法,报告了研究团队在拓展核磁共振非医学应用领域所做的工作,并以牙膏含氟量、豆类含油率、食品含水量检测和蚕茧雄雌判别等为例, 分析了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应用到食品检验以及农业、生物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对于加强近代物理学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周效信教授所做的 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分子性质及应用的报告,重点介绍了阿秒激光的应用,阿秒激光用于观察某些量子过程的实验进展.柳继锋,林圣路,罗绍凯, 张东海,高春媛等30 位代表的报告内容包括粒子物理、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相关课程建设和改革的进展,还包括在金刚石、铁电薄膜、超冷原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其中,山西师范大学张东海教授报告有关超核实验研究的丰硕成果引起与会代表共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刘超卓老师报告了他举办“原子与核科学”学生学术论坛的经历和成果,给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自1980 年筹备成立至今已有 30 年历程,会议特别安排了回顾总结座谈会。王开发、王炎森、张学龙、董晨钟、赵凯华、张启仁 6 位教授分别谈了自己对研究会的感受和期望。理事长张学龙教授代表研究会对30 年来得到国家教育部、中国核物理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以及各位理事和全国近代物理教师的努力表示真诚的感谢。
第十二届年会
全国第十九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于2012年8月11日至15日在河南省安阳市召开。[10] 会议委托安阳师范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10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安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郑邦山教授致欢迎辞,河南省物理学会常务副会长、郑州大学李玉晓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中国物理学会原副理事长、我国物理教育杰出成就奖获得者、82岁高龄的赵凯华教授做了“Emergence”的专题报告。赵教授从Emergence这个词汇早期在生物、化学,以及心理学领域的使用,逐步展示这个词汇在物理学中的“层展涌现”的深刻的哲学含义。
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叶沿林教授做了“Higgs的研究进展”的报告。复旦大学教授、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王炎森做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报告。王教授以生动的事例介绍了他在物理教学中融合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体会,对与会代表有很大的启发。
北京大学张启仁教授做了“用信息论严格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报告,他从信息守恒定理出发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普遍地证明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报告对热力学基础理论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王建国研究员报告了“高能量密度物质中的原子物理过程”,对激光核聚变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介绍。山西师范大学张东海教授做了“中高能核碎裂实验研究进展”的报告,介绍了国际上以及他们研究小组最近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中高能核碎裂实验在工农业生产以及医学等方面的应用。西北师范大学董晨钟教授报告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及其在物质成分分析中的应用。他介绍了这个技术的理论基础,报告了这个技术对各种材料以及植物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的测量,测量结果的精度相比其他技术有一定的优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白希祥研究员报告了高剥离态原子的b衰变及其天体物理意义;郑州大学王华磊副教授报告了他们研究组在Clover探测器的求和效应方面的研究;安阳师范学院田俊龙副教授报告了自己在丰中子核对称能方面的研究,安徽大学郭建友教授报告了自己在原子核相对论性对称性方面的研究。北京大学高春媛副教授报告了自己在脉冲星制动的量子真空摩擦方面的研究。马春旺、彭拉德、张忠锁、孙小军等另外20多位代表做了学术报告。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团队胡碧涛教授、崔莹副教授和兰长林副教授分别报告了“核科学与技术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和“非核物理专业的原子核物理教学特点研究”工作,以及“专题学术报告在本科《原子核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主要针对核科学与技术类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探究。
会议期间,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先后召开了常务理事会议和全体理事会议。理事们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筹备工作和组织工作。理事会在本次会议上进行了换届改选,王炎森、张学龙教授任名誉理事长,董晨钟教授任理事长,李铭、王明泉、陈建新教授任副理事长。
本次会议安阳师范学院在财力和人力方面对会议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会务组全体同志为会议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对此,研究会和全体参会代表一致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资料
1. 全国第八次原子_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一届年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知网.《物理》[引用日期2014-08-16].
2.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承德召开 .中国知网 《物理》 1993年03期[引用日期2014-08-24].
3. 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四次学术年会在上饶召开 .中国知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S4期[引用日期2014-08-24].
4. 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5次学术年会简讯 .中国知网. 《物理》 1999年09期[引用日期2014-08-24].
5. 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简讯 .中国知网《物理》[引用日期2014-08-24].
6. 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在包头召开 .中国知网. 《物理》[引用日期2014-08-24].
7. 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在河南商丘市召开 .中国知网.《物理》[引用日期2014-08-24].
8. 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10届学术年会在泰安召开 .中国知网.《大学物理》[引用日期2014-08-18].
9. 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11届学术年会在桂林召开 .中国知网.《物理》[引用日期2014-08-18].
10. 全国第十九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会议纪要 .中国知网 《物理与工程》[引用日期2014-08-17].